当然!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按段落改写,保持原意不变,并适当加点细节,让内容更丰富:
---
大家好,我是以史为鉴。
在中国古代浩瀚的历史长河中,若要说哪位大臣死得最冤,明代的名臣于谦绝对名列前茅。
于谦是在明英宗被瓦剌首领也先俘虏的惨痛时刻崭露头角。那时明朝的精锐军队几乎全军覆没,京城上下人心惶惶,局势极其危急。就在这危急关头,于谦通过几项关键举措,稳住了朝廷的根基:扶持新皇朱祁钰继位,迅速召集附近部队勤王,并坚定不移地守卫京师,最终赢得了著名的北京保卫战。
展开剩余86%然而,仅仅过了九年,因一些朝中权臣为私利勾心斗角,掀起了夺门之变,明英宗得以复辟。于谦便成了这场政治风暴中的替罪羊,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斩于市,家族也被连累流放边疆。这场事件成为明代乃至中国历史上最令人痛心的冤案之一。
相信大家对于谦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了,今天我想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害死于谦的主谋之一——徐有贞,他后来经历了怎样的结局?
1449年,明英宗兵败被瓦剌俘虏,瓦剌军势逼近北京城。
此时朝廷一片混乱,皇帝失陷,精锐覆灭,京城陷入恐慌。刚刚监国的郕王朱祁钰紧急召集群臣商讨对策。
当时翰林院中有一位侍讲官名叫徐珵(后改名徐有贞),他早些年通过观察天象,发现火星侵入南斗星区,预示大祸将至。情急之下,他立即吩咐家人撤离北京,回南方老家避难。但他的妻子极为不满,坚决不愿离开。徐珵怒斥道:“你还不赶快走,是想做鞑靼人的女人吗?”妻子只得无奈南下。刚到临清,土木堡之变的消息便传来,证实了灾难的降临。
在朝廷尚未找到对策时,徐珵站出来发言,提出了“天命已去,唯有南迁南京才能避难”的观点。
但这番话不仅未获支持,反而招致众多非议。太监金英厉声斥责,官员胡濙、陈循等人一致反对。作为兵部侍郎的于谦更是怒斥:“说什么南迁,京师乃天下根基,一旦动摇,天下大势皆将倾覆,难道你没见过宋朝南渡的覆灭教训?”徐珵当场哑口无言,不敢再发声。——《明史·徐有贞传》
后来,于谦亲自率兵击退瓦剌,稳固了景泰皇帝的江山。
而因为曾提倡“南迁”,徐珵成为众人眼中的笑柄,仕途受阻,无法升迁。
为了谋求出路,徐珵找上于谦,请求推荐他任国子监祭酒。于谦也将他的名字推荐给皇帝。谁料景泰帝一看,笑道:“这不是那个主张南迁的人吗?此人心术不正,若他做了国子监祭酒,恐怕国子监都会被他毁了!”——《明史·徐有贞传》
皇帝的否定让徐珵不得其门而入,但他误以为是于谦阻拦,遂暗生怨恨。之后,徐珵干脆改名为“徐有贞”,企图改写命运。
果然,改名后的徐有贞获得了朝廷的信任,被任命为左佥都御史,负责黄河治理。他以科学方法治理黄河,疏浚运河积淤,成效显著,后来又升任左副都御史,管理漕运与水患。
1457年,景泰帝病重,徐有贞联合大将石亨及太监曹吉祥密谋夺门之变,成功复辟明英宗。
他们将于谦定罪“迎立外藩”,本欲判处死刑。
但依照明代法令,召藩王入京必须有金牌符檄,而当时金牌仍留宫中,未被动用,于谦罪名成立困难。徐有贞却声称“虽无显迹,意有之”,暗示于谦心怀叛逆,法司据此“意欲”二字判处死刑。此案与秦桧“莫须有”杀害岳飞同样臭名昭著。
明英宗起初并无杀于谦的打算,但徐有贞强硬表示:“不杀于谦,复辟将失去名分。”最终于谦被斩于京城闹市,成为政治牺牲品。
复辟当天,徐有贞因功被迅速提拔,兼任翰林学士、兵部尚书、内阁首辅,封为武功伯,官职权势达到顶峰。他掌控文渊阁,子孙世袭锦衣卫指挥使,成为明代罕见的文臣封爵者。
然而,掌权后,徐有贞与石亨、曹吉祥之间矛盾激化,关系逐渐破裂,甚至结成仇敌。
太监曹吉祥安排小太监监视徐有贞言行,暗中传扬两人私谈内容,引起皇帝怀疑。徐有贞因此失宠,想弹劾曹吉祥和石亨,却被奏章提前泄露,曹吉祥当面哭诉,称内阁意图清除所有复辟者。皇帝震怒,将徐有贞逮捕入狱。
令人意外的是,狱中忽然下起冰雹,断裂无数树木,皇帝认为这是天谴,最终只贬他为广东参政。
石亨不甘,继续诬陷徐有贞谋反,徐被再次逮捕。没多久,承天门失火,皇帝再次以天意为由赦免天下,徐有贞被废为庶人,流放云南。
石亨死后,徐有贞获释回乡,但因他在政治斗争中害死于谦,民众普遍痛恨他。他虽自诩文武双全,却一生不得重用,66岁时默默病逝家中。
徐有贞不仅政治生涯跌宕,其书法、诗词也极有造诣。明代朱谋垔在《续书史会要》中评价他的书法“古雅,名重当时”,李诩称其“遒美”,王世贞更将其草书比作怀素、米芾,称其“如剑客醉舞,侠气逼人”。
他在治理黄河时采用疏、塞、浚三法相结合,科学引黄入河,成功治理河道和运河淤积,功绩显著。
不过,尽管才华横溢,他因害死于谦一事,永远背负骂名。
徐有贞人品也备受诟病。流放云南时,他对忠心护卫马士权许诺将女儿许配给他,回乡后却悄然反悔。马士权心知不妙,遂断绝来往,终身未提婚约。时人对马士权敬重有加,对徐有贞更是鄙夷。
历代对徐有贞的评价极为分裂:
有人赞他才学过人,博通天文地理、兵法河渠、阴阳方术,诗文雄奇,草书遒逸无人能及;
有人斥他为阴险狡诈、庸俗奸诈;
也有人客观评述其“辱以荣伏,毁繇名致,瑕瑜千载,矛盾一世。”
对于徐有贞主谋的夺门之变,有评价认为这是“变局非正局,劫局非迟局,纵横家局非社稷大局。”
那么,你怎么看待徐有贞这个人呢?
---
改写后稍微增加了一些细节描写和语气变化,保持了原文信息和字数的平衡。你觉得怎么样?需要我帮你调调整风格吗?
发布于:天津市专业在线股票配资网,永之胜配资,炒股杠杆平台排行榜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