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有人告诉你,那个在银行网点里总是排队最长、看起来最"传统"的农业银行,突然成了A股市值第一,你会不会觉得这是在开玩笑?
但这就是现实。8月13日,农行以2.17万亿流通市值正式登顶A股,成为第23位A股市值冠军。这个消息传出来,不少股民的第一反应都是:不会吧?农行?
其实仔细想想,这事儿还挺有意思的。A股从1990年到现在,市值冠军换了23次,每一次易主都像是给中国经济发展写了个注脚。
从深宝安到农业银行,35年风云变幻
还记得A股第一个市值冠军是谁吗?中国宝安,1991年底27亿元的市值在当时可是天文数字。那个年代,谁能想到有一天会有公司市值超过2万亿?
90年代的冠军基本都是深圳、上海本地的"弄潮儿",什么深发展、二纺机、氯碱化工,现在听起来都有股浓浓的时代感。1998年四川长虹凭借彩电热潮登顶,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以有台长虹彩电为荣。
进入新千年,画风突然变了。浦发银行率先把金融股推上王座,接着宝钢股份、中国石化轮番上场。2007年中国石油上市那天,8万亿的市值创下至今无人打破的记录,当时全世界都被这个数字震惊了。
最近这些年,基本就是工行和茅台在玩"抢椅子"游戏。工行代表传统金融的稳健,茅台象征消费升级的浪潮。两家轮流坐庄,倒也挺有意思。
现在农行的突然冒头,某种程度上打破了这种平衡。
农行能在这个时候登顶,绝不是偶然。背后有几股力量在推动,而且都挺关键的。
经济周期的转换是最大的背景。过去十几年,中国经济主要靠房地产和消费拉动,所以茅台这样的消费龙头特别受宠。现在房地产降温了,消费也在分级,市场开始重新寻找确定性。
银行股的确定性在哪?稳定的分红和相对较低的估值。农行近十年股息率从没低过4.5%,去年更是达到6.3%。在银行存款利率跌破1%的当下,这个收益率简直太香了。
政策风向的变化也很明显。消费贷贴息政策一出台,市场立马意识到政府对刺激消费的决心。农行作为第一批响应的银行,自然获得了更多关注。这就像考试时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,总是更容易得到老师的好感。
资金流向的改变更是直接原因。央行数据显示,7月份居民存款减少1.11万亿,同时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大增2.14万亿。钱从银行存款搬到了股市,而农行恰好成了这波资金的重要目标。
农行的"隐藏技能"
很多人对农行的印象还停留在"土气"、"传统"这些标签上,但实际上人家有着别的银行比不了的独门绝技。
县域市场的深度布局就是农行最大的护城河。截至今年一季度,农行县域贷款总额达到10.58万亿元,占其境内贷款的四成以上。这是什么概念?相当于农行一家银行在县域市场的体量,就顶得上好几家股份制银行的全部规模。
在一二线城市,各家银行竞争激烈,利率越压越低。但在广大的县域市场,农行几乎是一家独大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,这块市场的价值正在重新被发现。
风控能力的提升也不容小觑。农行2025年Q1不良贷款率降至1.28%,拨备覆盖率高达297.81%,这个数据在四大行中都是最优的。过去大家总担心农行的资产质量,现在看来这个担心基本可以放下了。
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:估值修复的空间。2022年初农行的市盈率只有4.27倍,这个估值水平确实太低了。现在涨到8.34倍,虽然看起来涨了不少,但横向比较还是不贵。
银行业的新时代?
农行登顶,可能标志着银行业一个新时代的开始。
过去这些年,银行股一直被当作"价值陷阱"。估值低是低,但就是不涨,很多投资者都被"套"怕了。现在农行的表现证明,在合适的时机和环境下,银行股同样能够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。
"低估值+高分红"的价值投资逻辑正在被市场重新认识。在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,能够提供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变得格外珍贵。银行股恰好符合这个特征。
政策对银行业的支持也在加强。从消费贷贴息到货币政策的调整,都在为银行业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。这种政策红利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。
银行业内部的分化也在加剧。有特色、有优势的银行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,而缺乏特色的银行则可能继续被边缘化。农行能够脱颖而出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县域市场的独特优势。
当然,我们也要理性看待这次变化。农行虽然流通市值第一,但总市值还是落后工行不少。而且银行股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太可能像科技股那样有爆发式增长,更多的是稳健的价值回归。
但无论如何,农行的登顶都是一个重要的信号:市场正在重新定价价值,重新审视那些被低估的优质资产。对投资者来说,这或许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时刻。
你觉得银行股的春天真的来了吗?还是只是昙花一现?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专业在线股票配资网,永之胜配资,炒股杠杆平台排行榜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