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社天津8月6日电(记者张宇琪)“现在不出村就能把花椒卖了,太方便了!”今年70岁的李振常来自天津市蓟州区白涧镇庄果峪村。刚把今天新摘的花椒卖到村里伏花椒基地的他,笑得合不拢嘴。
庄果峪村是白涧镇唯一的山区村。村里种植的伏花椒,因采摘期在伏天而得名。得益于特有的山泉水和农家肥的滋养,庄果峪村的伏花椒麻香四溢,香气扑鼻,使得这个小山村小有名气。
李振常家的地里就种植了60余棵伏花椒树,伏天摘花椒卖花椒,也成了他多年的生活习惯。
往年这个时间,刚从山上摘完花椒的他,还要骑上1个小时的车去隔壁镇卖花椒。现如今,他只要把花椒拿到村里的伏花椒基地,就可以直接卖掉、现场结账。
“大爷,您看看,一共是14.3斤,在这里签个字就可以领现金了。”王春侠也是庄果峪村的村民,同时也是庄果峪村伏花椒基地的新员工。进入伏天以后,一到下午,她就要迎来一波又一波前来卖新鲜花椒的村民。
“老百姓都非常认可,摘了花椒就往这里送。昨天下午,我们一共收了700多斤鲜花椒。”王春侠说,今天应该还会更多。
庄果峪村伏花椒基地成立于1个多月以前,是在白涧镇党委、政府的支持下,由帮扶单位渤海轻工集团联合庄果峪村“两委”共同打造,旨在通过“党组织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推动村里特色的伏花椒产业向适度规模化、产品标准化发展。
“产业兴旺,乡村才能振兴。如何给村集体创收、为村民增收,是我们帮扶单位来到庄果峪村后一直在攻克的课题。”来自天津市二轻集体工业联社有限公司的副主任吴尽,是庄果峪村驻村第一书记。他告诉记者,前期帮扶单位与村“两委”一起对花椒项目的种植、采摘、设备采购、生产加工、包装设计、质量管控、价格体系、营销策划等环节开展了深入的调研,并制订了详细的两年规划。
伏花椒基地外,村民们汗涔涔地送来自己这一天新采摘的鲜花椒,又喜洋洋地带着现金离去;伏花椒基地内,一颗颗鲜红欲滴的花椒,在经历了晾晒、去籽、精心包装等一系列流程后,被工作人员细心地安置在印有“庄果峪伏花椒”字样的精美礼盒内。
“我们村位于蓟州区西北部,距离城区25公里,老百姓卖花椒不容易。我们想通过伏花椒基地,让我们的‘小花椒’闯出这个山沟沟,真正成为我们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的‘致富果’。”庄果峪村党支部书记李明志信心满满地说,他们村的伏花椒基地已初具规模,这仅仅是第一步,后续还将安排生产加工,并逐步落实伏花椒营销计划。
天色渐暗,庄果峪村伏花椒基地里人气不减,不远处的山里还有一些村民在采摘着自家的伏花椒。
“走咯!去花椒基地里称称重,我今天肯定摘得比昨天多。”山坡上,村民王立伟一声吆喝,和她一起摘花椒的村民也开始纷纷收拾,准备直奔山下的伏花椒基地。收获的喜悦仿佛也随着一阵阵“花椒香”,从这座小村庄弥漫开来。
专业在线股票配资网,永之胜配资,炒股杠杆平台排行榜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