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人工智能颠覆传统金融业态、ESG投资成为全球共识、数字货币重构支付体系的当下,会计与金融早已不再是“算账理财”的代名词——它是连接资本与实体经济的核心枢纽,是解读全球经济脉搏的关键语言,更是无数精英人才撬动职业天花板的战略跳板。
这一趋势要求高校课程体系与行业实践深度衔接,培养兼具理论深度与技术敏感度的专业人才。而在近日,2025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:会计与金融学科排名正式发布。这份被称为“全球高等教育风向标”的榜单,从多个维度对全球海量高校的会计与金融学科实力进行了全面评估。
榜单不仅揭晓了“谁是全球会计金融领域的顶尖玩家”,更折射出区域教育竞争力的深层变化——北美高校延续强势,欧洲老牌名校稳守阵地,亚洲新兴力量加速突围。对于计划留学的学生而言,这份榜单不仅是选校地图,更是一面照见未来职业发展的镜子。
北美高校强势,欧洲高校抢眼
2025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:会计与金融学排名,共有379所高校上榜。北美地区共有79所院校上榜,欧洲则有141所高校入围。亚洲本次有113所学校进入排名,中国(内地)占据27个席位。此外,大洋洲有26高校进入榜单。该学科全球前十来自以下高校↓
展开剩余83%北美地区以79所上榜高校的数量优势,成为全球会计与金融教育的核心高地。美国独占65席,其中Top10中占据7席。此外,美国还有另外18所高校进入会计与金融学全球Top100。
这种优势不仅源于美国高校雄厚的资金投入,更与其紧密的产学研联动密不可分。如,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与华尔街投行建立了“双导师制”实习项目,学生在大二即可参与摩根士丹利、高盛的实际项目;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则依托其全球顶尖的金融计量实验室,将机器学习、大数据分析深度融入课程体系,培养出大量量化金融领域的顶尖人才。
此外,加拿大共有14所高校上榜,排名最高的是多伦多大学,位列全球第17名。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麦吉尔大学也进入了该学科全球前一百,分别位列第34和第56名。
欧洲共有141所大学入围,是全球上榜数量最多的区域,但头部优势高度集中——全球Top10中,3席全部来自英国,分别是牛津大学(第4)、剑桥大学(第6)、伦敦政治经济学院(LSE,第8)。
这3所高校的共同特点,是“学术声誉与雇主认可双高”。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凭借“金融经济学+公共政策”的跨学科定位,成为欧洲最具创新力的商学院之一;LSE则以“社会科学+金融”的独特视角闻名。
英国本次有46所高校上榜,除了位列全球前十的牛津、剑桥、LSE外,还有12所大学进入会计与金融学Top100。
亚洲上榜的113所大学中,排名最高的是
新加坡国立大学,位列全球第12名。紧随其后的是来自中国(内地)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,分别位列全球第14名和第16名。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香港有6所高校上榜,其中5所排名在该学科Top100。
大洋洲上榜26所学校中,有19所来自澳大利亚。以下是进入会计与金融学全球前一百的澳洲高校↓
决策!会计与金融选校的黄金法则
对于计划申请会计与金融专业的学生而言,QS排名是一份重要的参考,但绝非唯一的决策依据。如何结合自身职业规划、学术背景和发展需求,从榜单中筛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院校?下面是关键思考维度。
首先,要明确职业目标,锁定“对口型”院校。会计与金融领域细分方向众多,不同院校的优势领域差异显著。如,投行/咨询方向:需重点关注雇主声誉指标;学术研究方向:需侧重学术声誉指标;金融科技/ESG方向:需关注新兴领域布局。
其次,要评估自身背景,匹配录取偏好。美国名校注重包括GPA、GMAT/GRE、实习经历等在内的综合背景;英国名校则更看重学术深度;亚洲名校对本土关联性有一定要求。
最后,要关注隐性资源,避免唯排名论。除了QS榜单的显性指标,隐性资源同样关键。如,地理位置。纽约、伦敦、新加坡等全球金融中心的高校,实习机会是其他地区的2-3倍。比如纽约大学的斯特恩商学院毗邻华尔街,学生步行10分钟即可到达摩根士丹利总部。
校友网络,也不可忽视。哈佛商学院的校友网络覆盖全球80%的顶级投行CEO,LSE的毕业生在英国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层占比超40%。课程灵活性,亦需要高度重视。部分院校允许学生跨专业选课,这对未来转向金融科技领域至关重要。如,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会计与金融硕士项目提供10+门跨学科选修课,学生可根据兴趣定制“金融+科技”的学习路径。
写在最后:
对于学生而言,排名的价值在于提供坐标系,而非终极答案——唯有结合个人职业目标、学科兴趣与地域资源,才能在这场全球教育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“最优解”。从华尔街的量化交易到陆家嘴的绿色金融,会计与金融学科的未来,属于那些既能把握技术脉搏,又能坚守专业伦理的跨界人才。
发布于:广东省专业在线股票配资网,永之胜配资,炒股杠杆平台排行榜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